三清,指天神居住的仙境,即玉清、上清、太清。
天尊,是道教对尊贵天神的称谓。
元始天尊
根据道书的记载:最早出现“元始”之名的是晋葛洪的《枕中书》书中记载:混沌未开之前,有天地之精,号“元始天王”,游于其中。后二仪化分,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,仰吸天气,俯饮地泉。又经数劫,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,生天皇西王母,天皇生地皇,地皇生人皇,其其后庖羲,神农皆苗裔也。并曰:“玄都玉京七宝山,在大罗之上,有上、中、下三宫。上宫是盘古真人、元始天王、太太圣母所牿。”此时,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。直到南朝时,梁陶弘景《真灵位业图》才始有“元始天尊”之号。隋唐之时,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“乐静信”,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。
据《历代神仙通鉴》记载,元始天尊“顶负圆光,身披七十二色”,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 殿中的元始天尊,一般都头罩神光,手执红色丹丸,或者左手虚拈,右手虚捧,象征“天地未形,混沌未开,万物未生”时的“无极状态”和“混沌之时,阴阳未 判”的第一大世纪,故以阳生阴降、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。长期以来,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,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。
道教最高神灵“三清”尊神之一,全称为“上清真境灵宝天尊”,又名太上大道君或灵宝君。位于三清之中第二。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,则晚于元始天尊,是南北朝时才有的。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,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。
据《云笈七签》 引《洞真大洞真经》,灵宝天尊系“玉晨之精气,九庆之紫烟,玉晖焕耀,金映流真,结化含秀,苞凝元神,寄胎母氏,育形为人”。《灵宝略记》则称“太上大道 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,寄孕于洪氏之胞,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,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,名曰器度,字上开元。及其长,乃启悟道 真,期心高道,坐于枯桑之下,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,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”。据《洞玄本行经》,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,随世度人。自元始开光,至于赤明元年,经九千九百亿万劫,度人有如尘沙之众,不可胜量。凡遇有缘好学之人,请问疑难,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。天尊有三十六变、七十二化,人欲见之,随感而应,千万处可分身即到。
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,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,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。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,也多设有三清神位,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。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,约在农历五月中。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。
即太上老君,道教天神、教主。为三清之第三位。又称“混元老君”、“降生天尊”、“太清大帝”等。在道教宫观“三清殿”,其塑像居右位,手执扇子,即老子。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,就尊奉老子为教主,但在三清中,其地位处于最低层,所以到后来,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。
东汉明帝、章帝之际(58年 ~88年),益州太守王阜作《老子圣母碑》云:“老子者,道也。乃生于无形之先,起于太初之前,行于太素之元,浮游六虚,出入幽冥,观混合之未别,窥浊清之未分。
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,并与“道”相等同。顺帝时(126年~144年)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,即奉老子为教主。至魏晋南北朝,太上老君之名益显。至唐,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。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,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,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,又显灵降世,谓“武后不可革命”,“不得辄立异姓。……武后亦终惧此言,不敢立武三思”。因此,天宝年间,玄宗最后为他上“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”尊号。宋大中祥符六年(1013年)八月加号为“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”。
三清天尊所持法器 :-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